河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1月,由省民政厅发起。2004年注册(登记号:冀民社证字001号)注册资金400万元(注册资金来源于社会捐赠、福彩和省财政支持)。 本基金会为地方性公募基金会。现为四届理事会,法人代表为王志先(理事长) 本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,省内为主,接受省外、海外捐赠。 本基金...
爱心捐赠有返利?
警惕!这是新型骗局!
“公益返利”内核:小利返现 大利吞掉
“既能做公益 又能赚返利(佣金)的
基本上都是骗局”
近年来,不法分子借助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不了解或天然信任,频繁以虚假组织身份,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诈骗和非法金融活动。
这些“假慈善、真行骗”具有非接触性、强隐蔽性、境内外勾结、集团化运作、赃款转移快等特点。随着互联网公益慈善的发展,不法分子仿照互联网筹款模式,采取“捐赠返现”、“捐赠报销”、“培训退费”等新型诈骗手段,在养老服务、环保等领域也频频发生此类不法活动。
不法分子利用群众对“公益慈善”的信任或对基金/基金会的不了解,假冒真实存在的公募慈善组织,诱导群众关注慈善组织自身的宣传渠道,向合法的募捐账户进行小额捐赠,逐步骗取信任后再诱导群众向不法分子的账户支付资金。
第一步:利用慈善名义引流
诈骗分子以假冒慈善组织或杜撰公益组织拉群、发活动视频的形式,取得事主信任,继而诱导事主在涉诈软件上进行虚假投资。
第二步:诱导安装虚假软件
诈骗分子要求事主通过网页链接、二维码等形式下载涉诈软件,避开官方应用商店的审查。
第三步:小额提现骗取信任
诈骗分子以内部福利、限时优惠等说辞,打消事主对投资高回报的顾虑,同时又以前期小额投资能提现、单笔大额充值提现的方式,提升事主的信任程度。
第四步:大额投入卷款跑路
诈骗分子营造投资紧迫感,又以自己出资帮助事主凑齐高门槛或指引事主借贷等方式,诱导大额投入,将事主最后的一点钱骗光榨净。
谨防诈骗
当心披着慈善外衣的骗局
提示:精准分辨“基金会”与“基金”
1、不法分子可能会冒用基金会和公益慈善项目名义,或直接以虚假/非法社会组织身份吸引群众投资。
2、群众也可能会误信基金会(慈善组织)与金融系统的关系,陷入购买基金换取高额收益等骗局。
3、正规基金会/公益组织不会进行任何捐赠返现行为,爱心人士捐款献爱心,进行爱心捐款要认准正规捐赠渠道,不要轻信权威发布、内部消息等说辞,不要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。
防诈提示
慈善捐赠是基于慈善目的,自愿、无偿赠予财产的活动,这是自愿无偿的行为,并没有利益回报,而不法分子却将“投资理财”包装成助力公益,进而实施诈骗。
反诈秘籍
不添加、不点击、不轻信
时刻保持警惕
才能避免财产损失
任何刷单行为都是诈骗!